【人科校友】脱贫攻坚排头兵 我校2003级优秀校友徐俊专访
  •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 时间:2019-06-24
  • 点击:3088
  • 来源:


他,是一名普通的高校毕业生,但在毕业之后做着不普通的事——他,动员全家一起到藏区援藏,助藏区发展;他,主动申请担任第一书记,只为将贫困的村庄引向致富的道路,帮助更多的人,让村民离幸福的生活近一点,再近一点。

而这位“舍小家为大家”的优秀人物,就是来自于我校200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现任四川省金川县嘎伍岭村第一书记的徐俊。

徐俊,四川青神人,1983年出生,201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9月参加工作。2016年10月任眉山市青神县汉阳镇副镇长、武装部部长,2016年9月参加眉山市对口帮扶金川县脱贫攻坚工作,2017年5月任金川县独松乡嘎伍岭村第一书记。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候选人。 

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可言,有的只是埋头努力

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可言,有的只是当时的努力与不求回报。在采访中,徐俊告诉记者,在校时,从大二就开始去石桥铺电脑城免费打工,为了节约路费,到北碚后便选择2元票价的公交车走老路去打工的地方,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了大四。聊天中,徐俊讲述他打工时的经历说道:“一起打工的师哥,虽然理论知识不多,但是实际操作很在行。我就不停地们学习,因为不拿工资,老板就不安排我做事,我就自己到处看到处学。正是这样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带给了徐俊不一样的改变。他说道,假期打工回到学校后,在同学面前他的理论知识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在为同学维修电脑时他的技术属于一流的。他也表示:“坚持很重要,无论结果怎样的,做一件事一定要坚持到底。

在采访中当被问及为何大学期间选择社会实践,并为之如此努力时,徐俊说道:“大学四年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让我的理论素养、综合素养有了底气,但是要将所学和所用结合得更好就需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将学校所学进行诠释和深化。同时,在社会实践中,我越发感到在重庆这样的大都市发展的力不从心与迷茫,于是我逐渐坚定了去基层、去农村干事业的心。”

就这样,大学毕业后,徐俊考上公务员,扎根基层,直到现在。


图为徐俊(右)帮助群众挑选樱桃,以便在网店上出售。

牺牲个人,只为成就更多的人

2007年9月至今,徐俊参加工作12年。在采访中,被问及这些年工作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什么时,徐俊说道:“因为我不是文科类专业,感觉自己写作能力不行,但是我的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研精神一直影响着我,督促我学习和进步。”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坚持和精神,徐俊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时没有丝毫的松懈。

徐俊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2016年9月参加眉山市对口帮扶金川县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中,为百姓排忧解难。舍“小家”,为“大家”,说金川话,干金川事,当金川人,将自己真正的融入金川的发展中。

2017年5月,徐俊成为眉山援建金川帮扶干部中的一员,服务期满后又两次申请留在金川下乡驻村继续扶贫,成为金川县独松乡嘎伍岭村第一书记,将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到底。

因回家路途遥远,徐俊长期不能回家,甚至工作太忙经常连电话都顾不上给家人打,为了让自己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他做通家人的工作,全家搬到金川,一起为援藏事业做贡献。

据了解,两年间,徐俊在嘎伍岭村跑了5万余公里,跑废了一辆小摩托,跑出了一条致富路,发起成立了“一家亲”农民专业合作社,卖出了3000多只鸡和数万枚土鸡蛋,建起了300亩红脆李基地、100亩林下白芪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当地45户145名村民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同时,积极争取眉山对口帮扶组的支持,整合扶贫资金1000余万元,改扩建村级活动阵地约400平方米,新建村道2公里、水渠4.7公里、蓄水池9口等6个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9年3月,嘎伍岭村各项工作都顺利通过省检国评,群众满意度100%,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任务。群众也给予徐俊的工作极高的评价。徐俊舍“小家”为“大家”的事迹争相被人民网、四川日报、天府先锋、眉山日报等媒体的报道。

采访最后,徐俊再次感谢学校给了他走出去的平台,老师对他的谆谆教诲更是让他受用一身,同时也对同学们寄予期望:“要踏实好学,无愧大学四年光阴,更可贵的是要培养坚持和向上向善的品德,明确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

学生记者 马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