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守本心,笃行致远赴长征 ——校长周光明在2025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 时间:2025-09-11
  • 点击:199
  • 来源:党政办公室

 

薪火相传守本心,笃行致远赴

——在2025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周光明

(2025年9月11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人文荟萃,筑梦启航。今天,我们满怀喜悦之情,在此隆重举行2025年新生开学典礼,以最真挚的热情,迎接来祖国大地7363本科新生及3053专升本同学。你们怀揣着对知识的热切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圆梦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这不仅是你们人生旅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崭新篇章。

作为刚加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大家庭的“新人”校长,我与大家一同站在美丽的凤凰山麓,心中满是相见的欢喜与相伴的期许。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和全体师生员工,向你们的到来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贺!同时,也向默默付出、悉心培育你们的家长与师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重人科的根基,深植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抗战时期兴办育才学院的红色土壤。自建校25年以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始终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将其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魂。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通过全面践行“行知精神”,在应用型办学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如今,作为首批全国应用型大学战略试点研究高校之一,学校不仅是重庆市第一所成功转设为民办本科高校,也是首个获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育试点的高校,更是全市民办高校中唯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我们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试点、重庆市民办高校“三全育人”改革试点,还是重庆市首批“绿色校园”示范学校,软科排名常年位居重庆市民办高校榜首,名列全国民办高校第17位。2024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志着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了新跨越,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在你们到来之前,我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也想把这份真切的感受分享给大家:这里不仅有四季常青的林荫、错落雅致的亭台楼宇,更有浸润人心的人文氛围与温暖如家的育人关怀。在这里,老师们既是授业解惑的明灯,亦是成长路上的挚友,用真心与专业照亮你们的前行之路;在这里,来自天南海北的同窗将与你并肩前行,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在互助中共同进步;在这里,食堂的烟火气里藏着家乡的味道,庠园、慧园、智园社区的活动中满是青春的活力——这里不仅是学习生活的场所,更是你们锤炼品格、追逐梦想的“第二课堂”。我坚信,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你们必将褪去青涩,绽放青春的光彩,插上理想的翅膀,勇敢地朝着远方翱翔

同学们,2025年的开学典礼有着特殊的意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用生命捍卫了民族独立与和平;80年后的今天,你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你们既是重人科的“新生力量”,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之光”。作为校长,我有四点嘱托,与大家共勉:

一、知所从来、思将所往,以“宁拙毋巧”的坚守,传承精神火炬

14年浴血奋战,四万万同胞同心抗敌。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序幕;北京古北口长城的激烈抗战,中国军队以1.6万余人的伤亡代价,毙伤日军7000人以上,捍卫了民族尊严;云南腾冲国殇墓园,9168名阵亡将士的墓碑上镌刻着“捐躯赴国难”,无数先烈用“拙劲”坚守初心,以“笨功”抵御外敌,才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份记忆,永不能忘。

80年岁月流转,时代早已变迁,但先烈们身上“宁拙毋巧”的坚守,依然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所谓“拙”,即坚守执着,不寻捷径,步步为营;所谓“毋巧”,乃拒绝浮躁,不慕速成,远离短视。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起点上,我们传承抗战精神,就是要像先烈们那样,以“拙”立身、以“诚”铸魂,不被眼前的利益诱惑,不被浮躁的风气裹挟。希望你们每一次回望历史,都能叩问初心;每一次缅怀先烈,都能坚定信念,把青春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用“拙劲”续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二、明德日新、止于至善,以“宁朴毋华”的清醒,推进自我革命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更是自我重塑的熔炉。从“旧我”至“新我”的蜕变,非身份之简单跃升,实为思维、习惯、价值追求之全面重塑,其核心在于“宁朴毋华”之清醒:不慕虚荣之表,唯求内在之成长;不溺虚假之喧嚣,但守本质之纯真。

当下,有些同学陷入了“巧劲”的误区:学习上功利化,只为应付考试而读“有用之书”,却忽略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提升;认知上娱乐化,沉迷短视频、“标题党”,用碎片信息拼凑认知,让思想浮于表面;信息获取上依赖AI,遇事不决就复制粘贴,却忘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此类“取巧”之行,貌似轻松,实则贻误成长

真正的成长,需要“宁朴毋华”的清醒。所谓“朴”,是回归本质的专注,是沉下心来的钻研;所谓“毋华”,是摒弃表面的浮夸,是拒绝形式的空泛。望你们摒弃功利之心,沉浸于《论语》的智慧,与古代圣贤共话仁义;舍弃碎片化认知,细品《理想国》的深邃,与哲学大师探寻正义真谛;挣脱AI的束缚,溯本清源,深入思考,力求在“知其所以然”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华丽蜕变。唯有以“朴”养心以“实”筑基,才能构建扎实的专业根基,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立得住、走得远。

三、经世致用、奋楫笃行,以“拙朴相济”的行动,赓续时代薪火

陶行知先生曾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你们在大校门左侧墙上可以找到。精神的传承、自我的革新,最终都要落到“行”上——而真正的行动,需要“拙朴相济”的智慧:凭“拙劲”坚韧前行,无畏实践之路的坎坷;持“朴心”深耕现实,不慕浮华之表的虚功。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厚德笃行、求真创造”的校训,正是“拙朴”精神的体现。所谓“笃行”,是“拙”的坚持,认准目标就一往无前;所谓“求真”,是“朴”的纯粹,探求真理不掺半点虚假。毛泽东主席在《湘江评论》中曾发问:“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声叩问,穿越百年依然振聋发聩。今日之中国,乡村振兴呼唤你们以“拙劲”深耕田野,科技创新期盼你们凭“朴心”勇攀高峰,文化传承亟需你们用“实功”捍卫根脉

希望你们在大学四年里,把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实验室里的每一组数据、图书馆里的每一页书籍,都当作成长的阶梯;更要主动走出校园,到乡间地头、企业车间、社区街巷去实践,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将知识化为动力,让理想照进现实,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四、守正创新、不负韶华,以“拙朴为基”的品格,书写青春华章

同学们,青春的底色是奋斗,人生的精彩靠实干。‘宁拙毋巧’,非固守成规,乃是在浮躁之风中坚守初心;‘宁朴毋华’,非安于平庸,实乃在纷繁世事中专注根本。未来四年,你们或许会遇到学业的压力、选择的困惑,但只要以“拙”为舟、以“朴”为帆,就一定能穿越风浪,抵达理想的彼岸。

于高山之巅,可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重人科是你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这里有良师益友,有广阔平台,更有“行知精神”的滋养希望你们以军训为始,正其心志,强其筋骨,在队列中明纪律之重,在汗水中悟坚韧之道,于站桩守纪中养浩然之气,于步调一致中识家国之义;希望你们以信仰为炬,传承红色薪火;以奋斗为舟,践行质朴品格;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不负青春韶华、不负伟大时代、不负广大人民,用青春的汗水浇灌理想之花,用扎实的行动奔赴属于你们的壮阔远征!

最后,祝愿同学们在重人科学有所成、未来可期!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