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巧做美育“三道加法” 书写育人“美好答卷” 解锁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美育+”建设
  •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 时间:2024-02-05
  • 点击:451
  • 来源:新华网

行走在笔直宽阔的行知大道,侧身细观百余米长的行知文化墙,邂逅绿叶纷披、黄杉簌簌的自然景观,走进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校园,感受自然、人文之美的相得益彰。

这里,曾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孕育之地;如今,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循着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脉络,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让师生陶冶情操、温润心灵,全面提升审美素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美育+”模式,建构以美育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艺术实践活动为依托、思政教育与美育相互融通的美育体系,唤醒师生从个体成长到群体浸润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出知美、行美的“行知”人才。

近三年,学校在艺术类比赛中获有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0项,省级奖项共600余项,多位学生的原创话剧、原创音乐、舞蹈作品等走向全国,迈向了世界。

1.png

学生手绘行知文化墙

做好平台“加法”,搭好美育大舞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不断搭建各级各类平台,夯实美育活动基础条件。

为了让学生更好开展艺术实践,学校建设“戏剧与影视实训中心”“音乐与舞蹈实训中心”“艺术设计实训中心”,升级改造学校音乐厅、录音棚、黑匣子戏剧厅等现代化的艺术实践中心。

为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学校建立了“行知戏剧影视创作中心”“行知微电影工作室”“微光戏剧工作坊”“青檬映像工作室”等,鼓励全体师生积极投身文化作品创作。

目前,学校正在修建的第十九教学楼和音乐厅、演播厅,将为美育课程教学、艺术实践交流、文艺作品创作等提供更优的保障和支持,更有利于创作高质量优秀文化作品和开展文艺比赛交流活动,提升师生的审美和艺术素养。

学校还牵手市内中小学,与重庆市南坪中学、合川育才学校、大庙小学等中小学共建艺术教育实践基地24个,推进了大中小美育一体化建设。同时服务周边地区,专注乡村美育研究,成立了“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乡村美育研究中心”,持续推动美育理论与实践。

2.png

二胡演奏家刘光宇到校开展学术讲座

搭好“硬”平台,建强艺术文化“软实力”。

近年来,学校通过“搭台子、架梯子、撑场子”,邀请艺术家到校开展讲座,举办青年跨界舞蹈艺术周、川渝民族音乐教育系列活动、中国电影伦理学学术论坛及各类展演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人文大讲堂等已成为学校美育的品牌活动,学生综合性的艺术审美素养不断提升。

仅2023年下半年,就有经典歌剧《尘埃落定》到校演出,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获奖作品《宇宙探索编辑部》导演孔大山、编剧王一通进校交流,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重庆行优秀作品展映暨映后交流活动进校办展,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李培智、歌唱家周强、二胡演奏家刘光宇、作曲家卞留念、歌唱家范竞马、京剧表演艺术家程联群、重庆市作协荣誉主席、著名作家黄济人等到校指导……

做好思政“加法”,探索美育新路径

如何通过美育,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激活美育生命力?

作为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员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一直在寻找铸魂育人的更好答案。学校将美育建设融入大思政工作格局,促进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发展,让师生在行知文化的浸润中成长。

首先,以美育教研室,撬动美育“课程思政”改革。

“我们积极探索和推动艺术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将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纳入到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统筹管理。”学校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唐元表示。

譬如,结合音乐学、美术学两大“师范”专业的特点特性,实施与专业就业密切相关的大中小学美育课程设计改革,让课程思政理念全面融入专业课程,提升了这些“未来”中小学教师的美育能力。

以第二课堂、艺术社团、艺术教育实践等多元融合的美育课程体系,促进了思政与学校美育的深度融合。

在该校,校级网络文化工作室“印象工作室”、社团“行知艺术支教团”和“行知涂鸦团”等茁壮成长,荣获市级一流课程4门、精品在线开放课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市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典型案例1项,市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其背后支撑的,正是美育课程与艺术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和艺术社团建设、大中小美育一体化建设以及乡村美育研究等思政育人元素。

目前,学校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和学生发展需求,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美育教育方法,让全体师生“向真向善至美”,以美化人培元润心。

3.png

原创舞剧《记忆陶行知》

做好教改“加法”,赋能美育“创、精、智”

如何进一步提升美育教育水平?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始终抓紧“教改”这个牛鼻子。以一流学科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优秀师资团队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多点发力助推美育教学整体变革,带动学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育人格局形成。

一方面,大力建设美育理论鉴赏课程。学校建设有校本特色美育课程40门,其中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市级一流课程16门,3门课程获重庆市民族团结优质课。

另一方面,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开展艺术活动月、行知艺术大讲堂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艺术实践体验。学校还积极开展深度校企、校地合作,与重庆市合川区音乐家协会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不断加强高质量美育课程建设。

4.png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师生音乐会

作为“巴渝学者”的艺术学院副院长范瑞利教授担任带头人,申报的“智能+”美育虚拟教研室,被确定为2021年市级试点虚拟教研室,学校也因此成功获批为试点建设单位。

“探索‘智能+’美育+无限可能性,建构数字化视域下美育的融合育人模式,是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虚拟教研室是为解决高校美育建设困境、提高教育质量而生。”范瑞利表示。

当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出校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形成了“人文气息浓、阵地建设全、教学质量好”的鲜明效应,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

原文链接:http://www.cq.xinhuanet.com/2024/rwkj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