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展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5周年活动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汤侣) 今年10月18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15周年。 11月14日下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展了以“一面旗帜、一座丰碑”为主题的团组织生活,以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5周年。该院党总支书记杨盛元、学院团委副书记赵成章以及100多名学生干部参加了活动
在活动中,杨盛元首先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他说,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爱满天下”的崇高师德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其卓越贡献值得后人景仰。
随后,同学们重温了入团誓词。宣誓完毕,同学们认真清洗了陶行知先生塑像,以此表达对陶先生的崇高敬意。赵成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开展这样的团组织生活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活动,同学们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充分表达了对陶先生的敬意。”
06级语文教育1班团支书周婷婷参加活动后兴奋地说:“这次缅怀陶行知先生对我的触动很大,通过活动,我更加深刻理解了‘教师’的含义,对我以后走上教师岗位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新闻链接:陶行知生平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反对“沿袭陈法”,主张教学合一。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4年7月,正式宣布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28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世界青年大会”,“世界反侵略大会”,当选为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执行委员。1938年8月,陶行知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1939年7月,在重庆合川草街古圣寺为难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后,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55岁。陶行知逝世时,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他学识丰富,人格高尚,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师的楷模。
上一篇:> > 消防演习【图】
下一篇:> > 西北师大知行学院来我院交流考察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1702500162 渝ICP备12004420号-2
校址:重庆市合川区草街街道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电话:023-42461119 42463336 传真:023-42463505 42460166 邮编:4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