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考试总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它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措施。作为学生,平时努力学习,考试临近时积极复习备考,本是应为之举。然而总有那么一些同学,平时学习不用功,上课不听讲、打瞌睡、玩手机,动辄迟到早退、缺课。一旦面临考试,由于肚子里“没货”,便心中慌乱,于是心生“鬼胎”,希望通过搞点小动作能捞到“救命稻草”——许多考试作弊行为就是这样产生的。
考试作弊——到底要冒多大风险
进入互联网,打开百度,只要输入“英语四、六级答案”,便能找到相关网页约408,000篇,输入“考试作弊”,能找到相关网页约1,450,000篇,其间叫卖作弊工具、考试答案的商家更是屡见不鲜。和一般考试不同,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的隐密性很强。一些骗子通过各种地下渠道推销应对考试的所谓“绝招”,他们把各种作弊手段吹得天花乱坠,引诱少数同学花大价钱购买,其实大体不外是通过无线耳机或以手机传递接收答案。但是这样做真的能高枕无忧么?
常识告诉我们:英语四六级考试属于国家考试,与一年一度的高考一样,其试卷的命题、印制、包装、运输、发放等均属于国家机密,一切环节都在严密监控之下。无论那些叫卖四六级试题答案的人吹嘘得如何神奇,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任何以非法手段盗取试卷的企图都必然是徒劳的。
再从考场管理看,为了有效防止考试作弊行为,当今,专门针对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手段的电子设备也早已投入使用。从2006年以来,我院就已经开始使用“电子狗”等先进的反作弊仪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事实证明,在“火眼金睛”面前,那些作弊工具很难逃脱法网。这就叫做“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然而,作弊者所承受的风险却是巨大的:一是那些所谓考试答案的价码昂贵,动辄几百上千元。其实这些所谓答案的准确性根本无法保证,作为买方,买到了假答案也没有办法,花了冤枉钱,还要担惊受怕,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二是作弊者一旦被查获,必然受到警告以上直至开除学籍的纪律处分。
考试作弊——不公平,不光彩,代价惨痛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绝大数作弊的同学,是因为自己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又不肯花时间学习,于是有了作弊的念头,想着 “不劳而获”。大多数同学对作弊行为深恶痛绝。“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取得好的成绩,我们通宵达旦地复习,而那些作弊的人,平时不用功,如果在考试的时候靠搞些小动作就能轻松过关,真的是太不公平了。”
靠偷偷摸摸的手法通过考试,即使侥幸未被查获,但毕竟不光彩,自己心虚,不敢光明正大地与朋友们交流考试心得,也是人生一大憾事。而且将来进入工作单位以后,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同样会被淘汰。所以,与其挖空心思作弊,不如实实在在学些知识。
另外,由于作弊是暗箱操作,所以很多作弊工具的质量难以保证,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我院2006年就有一名同学在英语四级考试前从黑市场买来隐形无线耳机,企图在考试中蒙混过关。谁知被查获后耳机无法从耳道中取出,只好求助于医生;湖北省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一名考生也是如此,为了从耳道中取出耳机,只好到医院做手术;一名学生作弊时,藏在腹部的对讲机电路板突然爆炸,腹部上炸出一个血窟窿;江苏科技大学9名大学生在参加四级考试时,利用手机短信作弊被抓获,依照规定被开除学籍。……
替考——国家严格禁止的考试作弊行为
一些同学出于所谓的“义气”,在考场上出手帮助其他人。“我哥们的成绩不是很好,为了通过考试,希望我能帮他一把,我当然不好意思回绝啊。”文新院的小张如是说到。但是你想过没有:你这样做是真的关心朋友吗?如果在考场上被查获,你们双方都必须面对严厉处分,这样的后果你想过吗?
2005年,我院一名即将毕业的同学本来已经考取了公务员。为了通过英语六级考试,他孤注一掷,请来正在湖南一所“985”重点大学就读的中学同学来为他代考,结果考试开场不到10分钟就被查获。由于性质严重,两个人都受到了极为严厉的处理。事后他们悔恨万分,但已经无法挽回了。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对替考行为、“考试枪手”的处罚规定:
●代替他人或由他人代替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是在校生的,由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其他人员,由教育考试机构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直至开除或解聘,教育考试机构按照作弊行为记录并向有关单位公开其个人基本信息。
●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行为为考试作弊。作弊者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视情节轻重,可同时给予停考一至三年,或者延迟毕业时间一至三年的处理,停考期间考试成绩无效。
●考生以作弊行为获得的考试成绩并由此取得相应的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资格资质证书或者入学资格的,由证书颁发机关宣布证书无效,责令收回证书或者予以没收;已经被录取或者入学的,由录取学校取消录取资格或者其学籍。
编者手记:杜绝作弊,呼唤诚信参考
中国是考试大国,考试直接关系到人的前途与命运。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各项奖项的评选、奖学金的发放和学生、各种个样的证书发放……无不与考试成绩直接挂钩。特别是与学位证、与找工作密切相关的英语四六级证书,让一些学生铤而走险,走上作弊这条歧路,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教育部最近举行的2008年工作要点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透露,我国的《考试法》正在拟定中,很快将提交全国人大通过。《考试法》的出台将一定程度上缓解考试诚信危机,通过立法和司法的手段治理考试舞弊现象,可以在重塑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考场新形象。
但是要通过立法完全杜绝考试作弊是不可能的,只有让人性中最本质的诚信回归才能让我们的考试公平化。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底线,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是衡量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不讲诚信、考试作弊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和蔑视,更是对学校优良学风的亵渎。树道德之新风,立诚信之根本,是我们每位同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当代大学生的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行动起来,争做诚信规范的践行者。
记者:汤侣 潘暇蔡静
上一篇:> > 校园简讯(三)
下一篇:> > 我院“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1702500162 渝ICP备12004420号-2
校址:重庆市合川区草街街道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电话:023-42461119 42463336 传真:023-42463505 42460166 邮编:4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