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我院第五届“少数民族节”。当天下午,百川广场上展开了一场极具民族特色的活动,各民族同学聚集一堂,其乐融融,展示本民族的风采。伴着同学们的歌声、笑声、喝彩声,我们用镜头记录下了一处处的精彩。
镜头一:才艺大比拼,精彩无处不在
下午3:30,百川广场舞台前人头攒动,才艺表演比赛在欢快的音乐中拉开了帷幕。
预赛开始,参赛者纷纷拿出看家绝活,各种少数民族乐器演奏、舞蹈、歌曲轮番上阵。管理学院选手虽然抽到上上签直接进入决赛,但他们不凭运气凭实力,以一曲堪比原唱版的《青藏高原》,彻底征服了场下观众。
决赛的舞台更为激烈。预科部的舞蹈《心之月》率先出场,古典着装、蛇形舞步、少女们妩媚而又俏皮的眼神,引来了观众阵阵兴奋的尖叫;工商学院的“书法加弹唱”随后出场,歌曲《巷口》忧郁中带着少许迷离的曲风令观众如痴如醉;管理学院选手也不示弱,以一支哈萨克舞蹈应战,柔美的舞姿、清新的伴奏,一举拿下了才艺大比拼的第一名。
记者 陈婷婷 见习记者 蔡晓丰/文 伊力亚尔/图
镜头二:游园嘉年华,欢乐无处不在
“牵起友谊的手,单脚跳好吗?”循声望去, 8名同学正围着7张凳子激烈地进行着俄罗斯族的抢凳子游戏。“坐!”,选手们四处寻找凳子,围观的同学们却哄堂大笑,原来是有观众冒充裁判下口令。游戏重新开始,“啪——”一同学速度慢了,坐到了地上,另一名女生竟坐在了旁边男生的腿上,引得同学捧腹大笑。
另一边,“大象拔河” 笼罩在阵阵“加油”声中;“一二一”的口号声在“三人四足”的比赛场地上阵阵响起;竹竿舞场地内一片欢声笑语。一位刚跳完竹竿舞的少数民族同学兴奋地说:“好多不认识的汉族同学都为我打拍子加油,虽然脚被竹竿夹疼了,但真的好开心。”
在游园活动场内,蒙族“贴鼻子”和“学习少数民族舞蹈比赛”,也引来了大批观众,欢笑声中此起彼伏。
记者 汤斯涵 见习记者周宇婷 李园园 张沁雪/文 王莉/图
镜头三:趣味运动会,友谊无处不在
蒙古摔跤、藏族拔河、彝族打陀螺……7项妙趣横生的少数民族运动在大操场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拔河比赛尤其引人注目,各民族的同学各执长绳一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长绳上的红飘带忽左忽右,观众的助威声此起彼伏。预科部黎族女孩黄蕾赛后告诉记者:“虽然我们来自不同民族,互不认识,但长绳把大家紧紧连在了一起,共同为一个目标而奋斗!”
记者 孙新华见习记者 刘高雅 曹晟然 金伟巍/文 王莉/图
镜头四:民族风情展,和谐无处不在
蒙族的奶茶、炒米,彝族的地佬糕等特色小吃令人垂涎三尺;傣族的长裙、藏族的银饰使人目不暇接;回族的汤瓶、傣族的葫芦丝等各色民族乐器,让人跃跃欲试……而最让人心生温暖的还是现场的和谐气息。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穿上漂亮的傣族服装,背上傣族特色布包,一声“茄子”,傣族风情展台前留下了同学们的笑容。更有趣的是,一位同学突然“蹿”到蒙古族风情展台前,“抢”下工作人员手中的蒙族短衫,“套”在自己身上,手捧哈达作敬酒状,惹得围观的人大笑不止。预科部的姚志玉老师则和蒙古姑娘一起唱起了祝酒歌,豪迈的歌曲为现场带来了别样的情怀。书法文字展台上还展现了我国现存唯一“活”的甲骨文——纳西族东巴文。
记者 武殊君 见习记者 乌日勒 马婧/文谢军/图
镜头五:电影展,风情无处不在
从11月11日起,学院优秀少数民族电影电视剧展播周开播,《可可西里》、《冰山下的雪莲》、《图雅的婚事》、《红河谷》等优秀影片从不同角度、不同题材,展现了少数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大团结的景象。
据学院电视台常勇志老师介绍,我院少数民族学生众多,展播少数民族优秀影片,不仅体现了学院对少数民族同学的关怀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也向全体师生展现了少数民族的风采,共建和谐校园。
记者 潘遐 见习记者 王佩璐 鲜成超
上一篇:> > 教务处召开首次学生教学信息员会...
下一篇:> > 我院召开教学工作信息站站长会议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1702500162 渝ICP备12004420号-2
校址:重庆市合川区草街街道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电话:023-42461119 42463336 传真:023-42463505 42460166 邮编:4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