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 学校要闻
下一篇

09年“三下乡”活动花絮

2009-08-26 字体: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7月6日,由我院28名学生组成的“三下乡”服务团走进了四川省泸州市述永县,开始了为期12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4名学生记者参加了此次“三下乡”活动,担任宣传报道工作。他们和其他队员一起,战高温、斗酷暑,用纸笔和相机记录下了“三下乡”中的一幕幕;共完成各类稿件100余份,其中40余篇作品发表在《中国教育报》、新华网、《重庆商报》等全国各级媒体。通过参加这次三下乡, 我们的记者不仅加深了对服务社会、服务农村的认识,更提高和锻炼了新闻敏感性和新闻写作能力。

本期特选登本报记者在各家媒体上发表的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1、日前,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三下乡”服务团队的大学生来到四川省叙永县观兴乡,为当地留守儿童开展为期半个月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图为白族大学生何玉洁在向孩子们讲解祖国大家庭中56个民族的特点。

 

本报记者 王莉/摄(刊于《中国教育报》 2009年7月24日第2版

2、7月8日,“三下乡”服务团的队员们走上了观兴乡的街道,开始为所举办的“留守儿童学校”招生。此举受到了当地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短短四个小时的时间,就陆续有400余名孩子报了名。

 

本报记者 贾敏(刊于新华网重庆频道 7月9日)

3“有什么烦恼,统统写下来,老师把你们的烦恼“拍卖”掉,这样你们就会开心很多啦。”志愿者陈向宇对孩子们说。7月初,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暑期“三下乡”服务团带着对偏远山区留守儿童最真挚的关怀来到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观兴乡小学,开展为期两周的“心心交换”辅导。31名队员在这两周内,与偏远山村的留守娃朝夕相处,用实际行动让这些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娃走出心理的阴影,过上一个充实快乐的暑假。图为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做自我放松动作。

 

本报记者 贾敏/ 王莉/摄(刊于 《重庆商报》715日)

4几张简陋的桌子和椅子,一些纸片做成的标牌,一把印有“科学发展观”字样的旗子,几百余份宣传单,几本法律方面的书籍……710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三下乡”学子在四川叙永县观兴乡的街头摆起了“摊点”,为当地村民宣传相关法律知识。

 

本报记者 贾敏/ 毕森/摄(刊于《重庆商报》711日)

5712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三下乡实践服务团走进四川叙永县,和当地孩子一起开展以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为主题的宣誓仪式。活动中,身穿民族服饰的白族女孩何玉洁带着当地孩子挥舞着五星红旗,齐声为民族团结欢呼。本次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农村娃的民族团结意识。

 

本报记者 潘遐/ 毕森/图(刊于 中国教育网 714日)

 6713日,来自重庆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的社会实践志愿者们与四川泸州叙永县的孩子们举办了以祖国母亲,生日快乐为主题的庆祝活动。这次庆祝活动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表达爱国之情的平台,是爱国主义走出课堂的一次实现。

 

本报记者 潘遐/ 毕森/摄(刊于 中国教育新闻网 714日)

上一篇:> > 我院运动场改建工程竣工 ...

下一篇:> >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