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 媒体关注
下一篇

重庆青年报报道我校新闻学专业学生何攀

2014-02-14 字体:

原文:

留守大学生,春节更精彩

    摘要:春节更精彩 与春运的火热相比,留守更值得关注。在留守大部队中,有一个年轻的群体,他们初入社会,或者还站在学校与社会的门槛上。

    春节更精彩与春运的火热相比,留守更值得关注。在留守大部队中,有一个年轻的群体,他们初入社会,或者还站在学校与社会的门槛上。
    他们为何留下?他们有何收获?
    春节纪事:我在做什么
    西南财经大学甘倩蓝(家乡重庆长寿,离家72公里)
    大年初四春运繁忙,大学生志愿者甘倩蓝做了一次临时检票员。
    “那个检票机很重,很难按,但是我自己就一边看票一边剪,动作还非常流畅。”甘倩蓝说,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原来可以做得这么快。
    检票工作完成后,甘倩蓝的手酸得好像不是自己的了。看她工作这么辛苦,铁路的工作人员递给她一个橘子。
    家住重庆长寿的她,选择春节期间在重庆火车北站进行志愿者工作服务。这并不是她第一次参加志愿者工作,但是来到像火车站这样的大型公共场所当志愿者,还是第一次。
    甘倩蓝说自己是想体验一下为社会服务的感觉。
    火车站的工作其实繁忙而又枯燥。甘倩蓝告诉记者,她每天都在带路、引导,有时还要耐心地劝导晚点的旅客改签,帮助一些特殊乘客买票、候车……
    甘倩蓝觉得自己的辛苦努力挺有意义:“第一次检票的工作,得到了一个橘子作为‘报酬’,我还是很满意的。”
    说着,甘倩蓝开心地笑了起来。
   

 
抉择探究:为什么不回家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何攀(家乡四川广安,离家138公里)
    何攀是2014年应届毕业生中的一员。阖家团圆的春节,他选择留在职场继续奋斗。
    这对一个初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做的决定。“我想学会独立,因为我始终会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面对社会生活。”
    离开父母的怀抱,这对何攀还是一个陌生且有点可怕的词:“其实挺想回家过年的。觉得这让自己有些难受……”
    但他现在是一名大四的学生,不久将步入社会职场,“因此想留下来寻找到一份工作锻炼自己”。
    “干脆就从这个春节开始,所以我没有回家过年。”他说。
    他的专业是新闻学。他本来有机会去爱奇艺做视频编辑,但他喜欢文字,只想做报纸记者。在投递很多简历未果之后,他选择了味千拉面,学做寿司。
    他说他是去做卧底,“我是想通过这次工作积累素材,然后写一篇关于美食的报道”。
    何攀选择了独特的方式为自己未来的职场做准备,他也选择了独特的方式来度过这个节日:一个蛋糕,一部自动拍照的手机成为了他除夕的朋友。
    真情流露:除夕夜更想家
    重庆大学黄猛(家乡浙江温州,离家1729公里)
    我是因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而留校的。我想通过这个比赛和项目检验检验自己,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科研,进而决定去不去读研。我不想随波逐流。
    选择留校时家里有点反对,后来他们选择了理解。但我却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坚强,也并不是那么有能力耐得住寂寞。现在是熬过去了,还是觉得痛苦,很想父母。
    尤其是在除夕夜,还是比较感伤的,当时宿舍就我一个人,听到春晚播放《想你的365天》这首歌时更加想家了。
    那天下午五点我吃了肯德基,点了份大餐,当然我是不会跟我妈讲的。晚上爸妈吃完年夜饭还跟我视频了(语气略带哽咽)。
    春节初一和初二就在宿舍看看电影,在网络上跟大家拜年,之后就是紧张地准备比赛了。
   
 
点滴收获:觉得自己成熟了
    遵义医学院吴璠(家乡贵州六盘水,离家1383公里)
    重青:为什么今年尤其想家?
    吴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接触的人也形形色色。受委屈了,再想想爸妈,就觉得难过。觉得自己成熟了。
    重青:是呀。这也是一种历练吧?
    吴璠:对,遇到的事多了,就淡定了。以前遇到事就只会抱怨、不知所措、等别人解决,现在知道自己能帮自己,很多时候也只有自己能帮得到自己。
    四川外国语学院王春光(家乡河南,离家1159公里)
    重青:兼职的经历使你有什么收获呢?
    王春光:就是可以提前感受真实的职业生活,学会处理与上级和同事之间的关系,锻炼自己的办事能力。
    重青:你做过这么多种工作,体验得很多,对于你的职业规划肯定是很有帮助的,是不是会让你更确定以后要做什么呢?
    王春光:没有,这些兼职和专业不沾边,这个问题只有等真正工作之后慢慢摸索。
    别样故事:无颜见江东父老
    重庆大学齐磊(化名)(家乡四川凉山,离家759公里)
    “回去干吗,大学三年都挂科,不好意思回去了。”他刚下班,从话筒里传来的声音明显带着疲惫。他笑着告诉记者,自己是无颜见江东父老。
    “高中班里其他同学考得挺好,去了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我却没考好。”作为重庆重点大学的学生,很多人会以艳羡的眼光赞许。齐磊在进入重庆大学后,不满且带着些许的叛逆。
    “我现在觉得这三年啥都没学,有点惭愧,我到现在也很迷茫,不知道学什么做什么。”大一、大二他很少上课,所以挂科。说起自己的成绩,他笑着说,毕业签不到工作也是活该。
    大学是丰富多彩的,社团、学生会、比赛、联谊、社会实践……在齐磊的眼中,那个世界离他很远。“进了大学觉得学的和想的不一样,我印象中大学应该是富有挑战性的。”
    他告诉记者,他成绩不好,家里人也不知道,觉得没脸回去就准备吃点苦。他和朋友一起找了工作,现在在麦当劳打工,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平均一天也能赚80~100块钱。
    “现在我就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养活自己。”他说他都21岁了,浪费了很多年的时间,再不奋斗就老了。“我想要快点长大,想大学毕业挣点儿钱,帮我妈买套房子。”
    大年三十,他去重庆的同学家里过了春节。“我没回家外婆比较心急,我过年都没敢打电话,我怕打了之后哭嘛,哭了多不开心呐。”他说,喝了杯酒就醉了,糊里糊涂地过了除夕夜,今年鞭炮都没放有点遗憾。
    2月7日下午,他和家里通了电话,叫了声外婆就哭了,话都说不出来。
    海外学子:遥想万里之外的家乡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刘英杰(家乡重庆,离家14484公里)
    在英国读书的刘英杰,是没有办法回家过年的。
    “在国外,春节的时候大部分学校都还在上课,因为外国人是不会放中国假的。”刘英杰说,如果我们回家是要付出落下1-2个星期课程的代价。
    与朋友一起做完年夜饭后,刘英杰赶紧招呼大家看春晚。“大家互相送红包,互道新年的祝福。”刘英杰来自重庆市渝北区,他说该有的习俗一样没有少。
    出国留学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既要面对文化、语言上的差异,饮食上的不习惯,还要承担那些高昂的费用……
    刘英杰说:“我们不是不想回家过年,只是为了让父母不再操心。”
    这里的春节,即使形式上有模有样的,但没有过年的气氛。刘英杰告诉记者:“虽然也有很多朋友一起过年,但是想着万里之外的家乡重庆,想着家里的父母、外公外婆,心里总有说不出口的滋味。”
   
 
留守往事:想通并不代表乐意
    四川大学杨小龙(家乡新疆奎屯,离家3258公里)
    杨小龙父母是四川人,家境贫寒。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全家迁往新疆。
    现在哥哥在外打工,母亲卧病在床,家里主要靠父亲种地养羊为生,他的大学学费来自助学贷款。他希望自己尽早在经济上独立,所以过去几年寒暑假基本上都没有回家。“去年是在超市做收银员,除夕上了一天班。”他说,在这里每个小时能够拿到10元左右的报酬。
    今年,他回到新疆和父母、哥哥一起过年。
    与很多第一次主动选择留守的大学生不同,杨小龙从大一的假期就开始留守。除了经济上独立的渴望,杨小龙说不能排除对大城市的新鲜好奇和些许的虚荣心。
    “总觉亏欠点什么想弥补,有点想家,或说是想之前家里放羊的生活。”杨小龙说过去自己所想的或许不值得,“父母年纪都在六旬上下,老人的心思也许并不会与自己一样,自己离父母的位置以及所思所想还遥远。”
    他说:“想通并不代表乐意,或许亲情和孝还是自己难以名状的东西。”
    其实,去年寒假做决定时,杨小龙就想了许久。

文/见习记者 刘海瑞 实习生 汤海 张娴雅
via 重庆青年报

责任编辑: 毛翊君
链接地址:http://www.cqqnb.net/html/papers/8948.html?1392378683

上一篇:> > 中国高校之窗: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下一篇:> > 中国青年网报道我校汉语言文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