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重庆人科奖助体系 4年超亿元奖助让困难学子学有所成
2014年06月17日 09:30:33 来源: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作者:国防 詹利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文新学院2012级同学李某某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我的家庭位于农村,家中有爸爸奶奶和我三个人,全靠爸爸一人外出打工来支付我的学费、生活费,是学校的资助款和勤工俭学岗位帮我完成大学梦,能让我继续追逐我的梦想,我以后工作了,也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捐给希望工程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圆更多人的梦想!”
小李同学的深情告白,道出了全校受助学生感谢学校资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共同心声。作为一所民办高校,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以办人民满意的高校为己任,长期以来坚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和完善了以奖学金、助学金、特殊困难补助、伙食补贴、校内勤工助学、生源地贷款、义务兵补偿代偿学费、汶川等地震灾区学生补助、临时捐款资助为内涵的“九位一体”的奖助体系,一亿多元的奖励资助,为困难学生较好地圆了大学梦、事业梦,为实现中国梦·教育梦提供一批又一批优质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支撑。
2010年以来,学校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工作为主,学校奖学金和助学金、特殊困难补助工作为辅,全力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困难,让困难学生一个也不少地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切实做好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助学奖评选和发放工作,同时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实施了学校奖学金、助学金和贫困学生困难补助,每年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做好奖学金、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的评选和发放工作,确保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公正公开地享受各级各类奖学金、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
4年来全校获得各级各类奖学金人数总计10564人,金额达1323.39万元;
全校4年来获得获得各级各类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人数总计21514人,金额达5621.7万元。
特别值得补充的是,学校注重做好汶川、玉树地震灾区学生补助工作。早在2008年,学校向252名同学汶川地震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特别资助资金156.24万元。2009年师生先后捐款和学校出资共计197万余元,除交红十字协会外,对家庭受灾严重的学生每人分别发放了600、800元的补助。2010年按照市教委渝财教 ﹝2010﹞198号文件精神,为玉树大四学生免除学费4200元/名。
为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的实际困难,学校加强生源地贷款政策的宣传,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生源地贷款。2011年以来共有近万名学生获得生源地贷款数千万元。
针对学院离主城稍远,在拓展附近校外勤工助学渠道有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学校除通过组织学生到外地企业带薪实习、引导学生在注意安全前提下在周边勤工俭学外,尽可能多地设置校内助工、助管、卫生维护等勤工助学岗位,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11年以来,有300余人次参加校内勤工助学,共发放勤工助学金21.35万元
学校认真按政策做好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的义务兵役学费补偿工作,2011年以来,有104名毕业生获得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共计148.2万元。
对学生突发重大疾病等重大变故,其所在二级学院、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班级等,及时组织捐款,动员学生和老师奉献爱心。广大师生员工得知有关信息,纷纷解囊,参加捐款善举。2014年2月11日,文新学院2012级小刘同学被确诊患重大疾病,其所在班级和学院得知信息后分别组织捐款共计2万元,帮助小刘同学渡过了难关。
据了解,为确保学生优有所奖,发挥示范作用;困有所助,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学校做到评选和发放公平、公正、公开。根据国家、重庆市有关规定,学校制订了一系列办法,提出明确要求,细化具体指标,做到条件公开,操作透明,确保了奖助工作的客观公正。学校重视国家奖、助学金的后续管理,对已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出现其他不符合获助条件的情形发生,随即停发,尚未发放的部分资助金重新用于资助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分发挥了“资助”育人的导向作用,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反响。
荣誉既是终点又是起点,家庭贫困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并坚持梦想,为梦想持之以恒,国家和学校都将助我们一臂之力,各项助学金,各种奖学金都将成为我们梦想的助推手,让我们不断地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长青的营养。为此我们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并且要时刻体提醒自己要常怀感恩的心,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学校,回报父母。
责任编辑:杨璐遥
中国大学生在线校园网络通讯员:国防
链接地址:http://news.univs.cn/2014/0617/1048643.shtml
上一篇:> >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报道重庆人...
下一篇:> > 中新网报道合川在重庆人文科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