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羸弱的身体撑不起梦想,强健体魄最终靠自己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5日电 (实习记者 郝云飞 通讯员 徐浩)体能是新中国几十年来考评学生基本素质的三个传统指标之一,大学生也不例外。每年,各高校都会进行体育达标测试,测试项目中最让同学们叫苦的,就是800米和1000米长跑。但是这几年,大学生长跑中不幸猝死的事件发生了好几起,让人痛惜。究竟是什么让大学生的体质如此羸弱、不堪一击?
缺的不是营养,而是锻炼
被称为“东亚病夫”是中国人曾经的痛。为了成为体育大国,中国人奋斗了一百多年。最近这些年,我国运动健儿战绩辉煌。但是,一边是在竞技场上争金夺银,多种体育项目一路绝尘,另一边却是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逐年下降,状况堪忧!
3年前,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曾公布一份《中日韩高中生身心健康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日韩高中生从未因伤病请假率韩国(71.6%)、日本(53.1%)和中国(45.4%),对自身健康状况认可度中国学生最低。这也反映了我国高中生的体质比日韩两国要差。
不久前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国男性平均身高低于日本和韩国,列第32名。韩国排第18位,平均身高1.74米;日本排29位,平均身高1.707米;中国男性排名32位,1.697米。
在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到大学生的体质问题。当时,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主席颜吾佴用“令人堪忧”这个词来形容当下状况。
我们是营养跟不上吗?显然不是。近些年,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营养已不是影响孩子长高的关键因素。有专家指出,是否合理的进行体育运动才是影响孩子长高的关键因素之一。现在的孩子缺乏的不是营养,而是运动锻炼。
玩游戏加懒惰出不了好身体
有人多人把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根源,归结为残酷的高考带来的压力,没时间锻炼。但是,已经走过了独木桥的大学生,没有了高考压力的大学生,并且不缺乏体育设施,是不是就能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呢?
显然不是。中学时代,因为体育也已纳入了高考,所以大部分学生还是有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比如跑步、跳远、铅球等等。
“大学以后,虽然时间充足了,但运动的反而更少,更懒惰了。我们宿舍六个人,每天除了上网还是上网,可以说体育课是唯一能运动的时间了!现在大学里不但有体育场而且还有体育馆,学生自己不去锻炼呀。” 枣庄学院学生王武杰说,有同学喜欢玩游戏,一玩就是一天,甚至饭都懒得去吃,而是订个外卖。不运动饮食又不规律,体质不差才怪呢!当年鸦片搞垮中国人的身体,现在是网游在搞垮很多大学生的身体!很多人惊异为什么会有年轻人在网吧猝死,其实我就不奇怪。身体经不起那样的糟蹋!
连续玩网游23小时后猝死网吧。图片来自网络
据南阳师范学院的司芳草介绍,她的一个室友,平常除了上课就是宅在宿舍,打开手机,看视频,玩QQ等,由于住在上铺,一般上去就懒的下床,也是喜欢睡觉,有次躺在床上两天才下床,整个人浑浑噩噩。她的室友说:“也不是喜欢睡觉,只是喜欢躺在床上的那种舒服自在的感觉。”躺在床上,手里拿着手机,有时塞上耳机,眼睛对准屏幕,保持这种“悠闲自在”便可以一天;坐在椅子上,手里扣着手机,没有一两个小时停不下来,有时眼睛“一抬一低,一天就过去了”。
“我打开手机就放不下,虽然事后知道自己在浪费时间但也只是在口头上自责一下,以后还会妥协”。司芳草的那位室友说,懒惰、电子产品已经占据自己的生活,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增加,因电子产品而带来的烦躁感就随着产生,刷不出来微博、加载照片太慢都会成为烦躁的引爆点。
司芳草说:“她只是部分女生缩影,就小的方面来说没有意识到懒惰、电子鸦片侵害大学生的体质,就大的方面来说是没目标、没理想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不负责。其实大学生多些机会接触积极向上的事物便会重新找到生活的价值、发现自己的不足,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进操场。”
周口师范学院的刘凯同学说:“很多同学对体育课提不起兴趣,说学校开设的体育课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并且大多数同学没有喜爱的运动项目,没有运动习惯。”
强健的体魄主要靠自觉
“我觉得进行体育锻炼主要还是靠自己,高中时运动的条件跟现在差远了,整个学校就一个操场,几块篮球场、几个乒乓球台,同学的身体情况还是挺好的,那时我还有六块腹肌呢!”王武杰的语气里很有点骄傲。
“一直以来我都十分热爱体育运动,运动能给我带来快乐,带给我强健的体魄,还能为我带来财富。”曾担任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篮球队队长的朱昕辰在采访中说。他从大三开始就在某篮球培训机构代课,每个月能收入不少。
朱昕辰说,规律的生活还有健康的身体,对自己的好处是最大的。我每天都很精神,不像有的同学上课会打瞌睡,没精神。那些成天泡在图书馆里也不出来运动的同学,不见得成绩有多好,体力不行精力就不成,没有精力即使花费在多的时间也起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反倒是我身边几个经常出来锻炼身体的同学成绩还不错,锻炼好身体最终还是自己受益,很多人平时在学校不锻炼身体,到工作了时间紧、压力大身体就吃不消了。
“体育带给我的是体质的提高和紧张学习工作后的一种释放,我感觉体育锻炼越充足释放的效果越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越长久。”刘凯说。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金文燕同学被三下乡工作组选拔为行政服务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不同的QQ群解答三下乡的有关问题。工作细致繁琐,只要QQ上线,就会弹出问题,一般会从早上5点工作至凌晨两点。很多男同学都没有金文燕同学值守的时间长。金文燕说,平时就比较喜欢体育锻炼,身体挺好,也不怎么感冒,所以尽管这段时间工作压力挺大的,不过有良好的身体做后盾,没有感觉受不了。
动胳膊动腿还得靠自己
上个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从五个方向制定了20项要求和措施,目的是提高高校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增强大学生体质。
这项标准能否让大学生的体质有较大的提高?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团总支书记刘哲。
刘哲说:“标准的制定对大学生来说是给了一个压力,压力产生动力,能促进一些平时不爱运动的学生去参加体育运动,所以肯定会有一定的帮助。”
但刘哲说,如果只是高校执行这个标准,还会有一定难度。因为体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培养喜欢的运动项目。
面对现状,国家越来越迫切。除了上个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年初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也曾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广泛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健身活动,积极倡导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帮助同学形成锻炼的习惯。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羸弱的身体撑不起个人的梦,更撑不起中国梦。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能成为梦想之路上的拦路虎。关于体育锻炼,国家出了标准,团组织积极引导,但最终动胳膊动腿,还得靠年轻人自身。
责任编辑:王冬伟
链接地址:http://school.youth.cn/gx/xmld/2014/0806/314193_2.shtml
上一篇:> > 中国青年网报道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下一篇:> > 中国经济网报道创业导师和创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