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 学术动态
下一篇

关于申报2016年高校创新团队计划的通知

2016-04-11 字体:

 

重人科〔2016〕号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申报2016年高校创新团队计划的

通知

各二级院(部)、各部门:

现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申报2016年高校创新团队计划的通知》(渝教科发〔201617转发给你们,请根据文件内容认真组织申报,由于我校只有一个名额,建议跨学科、跨专业组建申报团队,充分发挥我校各专业人才优势并按学校规定时间425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到行政中心2-10室。

联系人:崔            话:42465985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2016411 

 

 

渝教科发201617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申报2016年度高校创新团队

建设计划的通知

 

有关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加快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能为国家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优秀科技创新群体,我委将开展2016年度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简称“创新团队”)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创新团队一般应以市级及以上2011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依托,研究方向属于国内外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或国家和我市科技发展规划以及产业发展需求的重点领域,学术水平在我市高校同行中应具有比较优势,研究工作已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二)创新团队应具备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条件,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合作研究的科技课题。团队成员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带头人及成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资助的研究工作。

(三)带头人应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较强,在研究群体中有凝聚作用,一般应为在本校科研教学第一线全职工作人员,且近五年内(2011年以来)获得过部省级以上相关人才计划资助或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重大项目,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岁。

(四)鼓励跨学科、跨高校组建创新团队,鼓励高校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合作组建创新团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合作攻关和集成创新。

(五)依托高校能落实配套及自筹所要求的资助经费。

   (六)已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和重庆高校创新团队计划资助的团队负责人不再作为负责人申报本计划(申请滚动支持的除外)。

二、申报名额

实行限额申报,根据各高校科研力量、学科领域、专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并结合已承担项目完成质量等因素分配申报名额(见附件1)。为支持优秀创新团队,培育重大成果产出,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凡2013年度立项建设、结题验收结论为优秀的创新团队(见附件2),可申请滚动支持,不受学校2016年度申报名额限制。

三、申报领域及资助经费

创新团队按照如下10个领域归口申报:数理、化学化工、农业、能源、信息、生命科学与医学、资源环境、材料、先进制造、前沿与交叉。

市属高校创新团队市级财政资助额度一般为20-30万元,资助期三年,分年度划拨,高校按11配套。部属院校和军队院校创新团队经费由依托高校或团队自行筹集。

四、其他

(一)各高校要高度重视,精心优选,做好组织推荐工作。学校要指导团队认真准备申报材料,对相关成果和数据的真实性严格把关,切实提高申报质量。依托高校要承诺按要求对获准立项的团队提供相应配套经费。

(二)新申报的创新团队要填写《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申请书》(见附件3),申请滚动支持的创新团队要填写《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滚动支持申请书》(见附件4)。申报材料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双面打印,包含附件在内不得超过80个页码。申报材料一式11份,加盖所在学校公章。

(三)请各高校于201654日(以收到时间为准)前将团队申报材料和推荐申报公函报我委科技处,逾期和不符合条件的将不予受理。

联系人:王洒;联系电话:63633551:邮编:400020;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北滨一路369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处;电子信箱:cqjwkjc@163.com

 

附件:1.2016年度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申报名额分配表

      2.2013年度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验收优秀名单

      3.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申请书

      4.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滚动支持申请书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645

上一篇:> > 关于开展2014年立项课题验收工作的...

下一篇:> > 关于组织开展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